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蔡银寅 廖小罕/文

近日,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等两会关键词成为了经济社会领域的热门话题。如何理解低空经济的底层逻辑,以及在这个底层逻辑下,如何迅速释放低空经济所蕴含的新质生产力,则是我们首要回答的问题。同时,作为发展低空经济不可或缺的气象科技,又该如何赋能,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此外还有诸如像低空经济的商业模式、市场规则、发展路径等等太多问题需要回答。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低空经济。

(一)低空经济的本质是交通。工具、路线、场站是交通的三个基本要素。对于低空经济来说,这三个要素分别对应的是飞行器、飞行路线和中转补给场站。从这个角度看,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应该包括两个主要环节:一是以飞行器为对象的制造业产供链体系;二是以低空飞行为中心的新型交通服务业产供链体系。明白这一点很重要,只有抓住了交通这个本质,我们才可以从已有的交通运输业发展历程中吸收有价值的经验。类比中国曾经快速发展的公路交通和铁路交通业务,低空经济的发展大致也会是如此,一是造车,二是修路。

(二)低空经济的核心是空路。目前,对于低空飞行的路线名称,到底是沿用民航的习惯叫航路,还是用一个新词叫天路或者其他,还没有统一意见。首先,航路已经是一个专有名称,不宜降维使用,容易混淆。其次,航路太宽太大,一个城市也划不了几条,显然不太适合未来高密度飞行的低空经济。再次,用天路命名似乎又包括了现有的民航线路,作了升维,不利于分层分类来理解低空经济。当然,天路的概念在众多低空经济领域里已经有了不小的影响力,只是有些地方不太能够接受天路词汇而已。因此,还有一个相对中庸的做法是取低空经济的空字,叫空路。叫什么名字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它的内涵仍然是路线。那么,为什么说低空经济的核心是空路呢?这就好比“有车无路车无用,有路无车路无用”,车路是一个协调发展的过程。现在低空经济的现状是飞行器的生产技术和产业链发展已经日臻成熟,而空路的发展还远远不够,空路是短板,只有补齐这个短板,低空经济的产业链才能快速释放生产力。所以,低空经济的核心是空路。

(三)空路建设的第一步是建立飞行规则。虽然低空经济这个名词并不难理解,但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对未来的低空飞行的具体形态还是模糊的,有种感觉是会出现漫天的蜜蜂乱飞那样的场景。事实上,这种印象主要来源于我们对日常超小型无人机的直觉感受。未来的低空飞行状态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分层飞行,不同机型、不同功能的飞行器,需要在自己所属的空间层来飞行,比如跨市的无人货运机可能在最高层,小型市内快递机可能在次底层,个人航拍休闲飞行可能在最底层;二是按道飞行,就像公路交通一样,低空飞行器也应该按线路飞行,形象的理解是,在一个空域层,又划了很多空中廊道(管道),飞行器在廊道内按次序飞行,不同廊道之间的交叉点通过指挥调度错开;三是按点飞行,即进入空中廊道的起点和落点都是固定的,可指挥可控可调度的。因此,制定飞行规则,是建设空路的第一步。

(四)空路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是气象。我们知道,地面道路的物理性质是稳定的,道路等级高,车就可以跑的快一些,道路等级低,车速就要降下来一些。道路一旦修好,短期内就是一个定数,不会一会平一会不平,也不会一会高一会低,对交通效率的维持,重点在于管好车。空路则不同,它只是一个在低空凭空划出来了一个管道,飞行器在这个管道内飞行,但管道内的气象条件却不是封闭的,它时刻随周围大气的变化而变化。换句话说,飞行器所面临的的空路是实时变化的,它不像公路那么稳定。从这个角度说,低空飞行的重点在于管路。如何管好空路,实际上极度依赖于气象科技。一条空中飞行廊道的实时气象数据和未来2小时内,甚至更长时间的气象状况,是空路管理的关键。什么时候哪些空路禁止哪些机型飞行,将会是一套非常复杂的管理体系。因此,空路建设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是低空的数字孪生大气的实时监测网络和多尺度预警预报技术体系。没有这个基础,低空飞行的安全管理场景就无法正式搭建。值得注意的是,在空路规划时,我们就要对一个城市的气象气候特征、建筑物分布、地理地貌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保证空路规划的科学性,减少后期的运行成本和风险。因为空路一旦划定,围绕其建立的场站和配套设施,将是一项不小的投入,具有很高的重置成本。

(五)牌照制是低空经济的底层商业模式。要想富先修路。对于低空经济来说,空路运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低空经济的首要任务。与公路、铁路一样,政府投资也是空路运行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选择。如前所述,空路运行基础设施包括起落点场站、空中定位网、空中通讯网和空中气象网,三网一站组成空中飞行廊道的基础保障体系,这套体系可以保障飞行器在道内安全高效地飞行,最终形成忙而有序的低空运输产业形态。类似地,就像道路运输一样,飞行器像机动车一样购置牌照,缴纳基础税费,然后升空按空路飞行。飞行器可以自用,也可以通过开展低空交通运营活动,获取运费收入,等等。也就是说,低空经济的商业模式与道路交通大致是一致的,道路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投资,各种机动车按照要求缴纳各种税费,作为对道路建设成本的一种补偿。同时,机动车按道行驶,构成运输服务业,在运输服务业内部,又形成以运费为核心的市场化的商业模式。低空经济也是如此,首先要通过完善牌照制来拉动空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

(六)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是深远的。从人类文明发展史看,运输业态的变化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其与城市的兴衰有数不清的关系。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低成本的海洋运输直接导致了沿海城市的经济崛起,深水良港也成了沿海城市的不二优势资源。同理,像合肥、石家庄这样由铁路拉来的城市,以及众多的有旱码头之称的内陆城市,大多都是因运输业而成长得名。低空经济对运输业的深远影响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低空经济的资源依赖性较弱,它具有普惠性质,空域的同质化水平较高,至少不像港口、铁路枢纽那样必须依赖独有资源而存在,大部分城市只要具备基础条件都可以发展;二是低空经济的运输替代性较强,它可以弥补很多城市交通条件的先天不足,让一些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门槛较低,可以先建几条空路,也可以同时多条并行,它并不像城市轨道交通那样具有很高的起步规模,也方便分步实施;四是低空经济的两条产业链形态,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空天技术等众多战略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它的发展对这些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比如,低空经济所需的精准导航,直接给定位卫星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位卫星技术的升级,又会对带动大规模消费电子的改造升级,这个链式反应一旦形成,就会在多链条释放巨量的新质生产力,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对于低空经济的理解,我们可以总结出三个关键点:第一,低空经济的本质是交通,其通过交通业态的改变而影响经济社会全链条的发展,具有强大的乘数效应,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第二,发展低空经济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场景问题,解决场景问题的方式是解决空路问题,而解决空路问题的核心关键技术是气象科技,气象科技无形之中成了这场角逐的焦点;第三,从实施角度看,谁是低空飞行器制造的链主城市,谁就最有可能率先承担起发展低空经济的主体责任,因为他不仅拥有技术上的优势,也是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大受益者。

蔡银寅,博士,教授,现任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气象创新研究院)常务副主任。

廖小罕,博士,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航局民航低空地理信息与航路重点实验室主任。

 

话题:



0

推荐

蔡银寅

蔡银寅

5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理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对政治经济史、经济理论,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领域的一些问题长期保持研究兴趣。目前重点关注天气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气象科技产业发展、极端天气压力测试、温偏(气温偏离热舒适)的宏微观经济影响等问题。

文章
  • 个人分类
全部文章 5篇